为进一步压实我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明确意识形态工作重点任务,提升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具体到与“六重”工作机制相结合,具体到与日常工作相贯通,具体到每个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人身上,具体到工作全流程、各环节(简称“四个具体”),现根据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若干措施》(豫宣通〔2023〕83号)和周口市委宣传部《坚持以“四个具体”推动我市意识形态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举措。
一、全面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1.加强学习研讨。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制定专题学习计划,组织开展不少于6次以集中学习研讨为主要形式的理论学习,每次学习至少2名班子成员谈学习体会和落实举措,把个人自学作为中心组开展集体学习的前置环节。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每年结合工作撰写1篇学习心得、调研报告或理论文章。完善党委“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党组织会议的第一议题,做到及时跟进、落地见效。积极开展自学,全校各单位要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党员注册率应达到100%,日活跃度应达到35%以上。强化督促指导,党委领导班子要积极开展巡听旁听,了解下级党组织理论学习情况,提出加强改进的意见建议,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质量和实效。
2.加强理论宣讲。组建党政干部宣讲团、专家学者宣讲团、学生骨干宣讲团,每年深入院系宣讲不少于1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学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授2个课时思政课。院部党组织书记、院长(主任)每学期至少为师生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先进人物到学校开展专题宣讲。
3.加强研究阐释。校党委宣传部、科技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要以设立校内专项课题、组织优秀社科成果评选等形式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学报、校报等刊物要开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栏。
二、压实我校党组织全面领导责任
4.强化主体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对本校本单位(部门)意识形态工作承担全面领导责任。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建、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创建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列入年度工作要点,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
5.压实领导干部责任。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应当旗帜鲜明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把方向、抓导向、管阵地、强队伍,带头批驳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处置。党组织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协助党组织书记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党组织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领域、部门意识形态工作,对职责范围内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对违反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按照关于责任追究的有关文件对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组织书记、分管领导、责任人从严进行“四责同追”,视情形依据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戒勉、组织调整或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有违法行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及时建立或调整本部门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将意识形态“风险提醒人”纳入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本单位(部门)意识形态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下级党组织。
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6.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下沉到学生中间。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工作体系。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扎实开展日常思政教育,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7.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人。积极开展师德标兵和最美教师评选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典型示范作用。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严把教师入口关,对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行为坚持“零容忍”,把师德表现融入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导师遴选等评聘考核各环节,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8.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结合我校实际,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别山精神,扩容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健全“两创两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制度,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先进典型宣传,弘扬主流价值。全面增强与属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合作,深化校地文明实践阵地、队伍、活动、项目、机制建设,大力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社会化、项目化、专业化。
9.提高网络育人能力。党政管理干部、学生工作队伍、社科理论专家等要主动挺进网络主战场,将社科工作者网上正面发声、引导社会思潮的实际效果,纳入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积极制作传播贴近学生特点的新媒体产品,运用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网络安全素养教育,倡导文明健康上网,培养新时代青年好网民,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10.做好师生思想引领。定期开展师生思想状况调研,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和师生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做好学校党外人士、网络大V、意见领袖、学术带头人的团结引领,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注意与知识分子交朋友。加强对外籍教师和海外引进人才的管理,定期对全体教师特别是新聘用教师、归国留学人员、出国访问教师进行培训。
四、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
11.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建立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和管理体系,划定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严格履行教师教学考核、教学过程督导制度。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平台等网络课堂管理,严格意识形态审查。认真做好引进教材内容审核。坚持“凡编必审”“凡选必审”,加强对课堂教材、境外教材、校本教材的全面监管。
12.加强学术交流管理。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实行哲学社会科学类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一会一报”制,其中对于涉党史、国史、军史及河南省历史上重大事件、敏感问题、重要人物和重大决策过程的,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涉民族宗教问题的,涉外交政策的,涉港澳台问题的,涉特定群体的,涉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需提前20个工作日,报党委宣传部审批。批复同意举办的,主办单位要严格按照审批内容组织实施,不得擅自变更。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的,需要重新报批,坚决杜绝“未批先办”“边批边办”“事后补批”。建立健全哲学社会科学类研究成果意识形态审查机制。强化对中外合作办学、对外文化交流、学术交流合作等的管理。加强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和各种基金会在学校开展合作的管理。
13.加强新闻宣传管理。坚持党管媒体原则,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完善媒体意识形态和新闻宣传管理制度。各学院部、处室对所属所管所办的网站、新媒体平台等信息发布负主体责任,采取“分级审核、先审后发”流程,严格执行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制度,规范各类信息稿件采、编、审、签、发等各环节的全流程管理。
14.抵御防范宗教渗透。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宗教工作集中学习研讨,确保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宗教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持续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无神论宣传和反邪教警示教育,经常性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和反邪教知识培训。加强校地协同治理,抵御宗教向高校渗透、抵御邪教侵害、防范校园传教。加强信教师生的教育引导和转化工作,定期开展宗教领域问题排查。持续深化宗教领域突出问题治理,打击境外渗透和非法宗教活动。常态化深入开展“快乐星期天”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治理网上违规宗教信息和极端思想渗透。
15.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民族工作。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至少开展1次民族工作集中学习研讨,确保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明导向,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问题,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坚决与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16.加强各类社团管理。建立健全各类社团管理制度,社团成立审批和年检制度,对挂靠的社团实行备案制,加强活动监管。推动学生社团改革,强化党的具体指导和团的日常指导,每个社团至少配备1名指导教师。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社团育人作用,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五、做好风险防范化解
17.定期排查风险隐患。抓住社会重要敏感时段、重要时间节点,紧盯学校“开学季”“招生季”“毕业季”,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排查。积极开展重点关注对象摸排管控,建立重点关注对象工作台账,充分运用法律法规、党规党纪、校规校纪等综合手段,加强教育引导,做好转化工作。
18.加强网络舆情管控。全时段全平台对涉及学校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第一时间收集报送敏感舆情和预警信息。加强网络舆情研判工作,及时做好舆情引导处置,线上线下协同配合,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妥善做好媒体服务,防止向意识形态领域传导。建立高素质网评员队伍,数量不低于本单位(部门)在编人数10%,提高网络舆情管理和网络舆论引导工作能力。建立网评员队伍管理制度,组织开展跟帖评论、不良信息举报活动。定期研判社会思潮发展趋势,及时把握思想领域动态。知识分子、党外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网络名人的团结引领。
19.严格执行清单管理。实行“提示函十督办单”制度,每年制定主流意识形态清单,统筹安排全年意识形态工作。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或监测到的舆情风险,第一时间向所在单位部门派发风险提示清单。针对专项意识形态督查工作中提出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列出问题督办清单,责令所在部门限期整改。
六、建立健全工作长效机制
20.通报报告机制。及时传达学习中央、省委关于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的通报精神。每年定期通报学校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定期在党内通报形势,每年至少通报1次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每年至少组织1次系统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培训。校党委每年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不少于2次,每年向上级党委专题汇报1次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作为向上级党委报告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干部考核,作为评价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21.协调联动机制。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意识形态领域动态动向分析研判,加强风险排查和情报互通,及时化解处置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加强与属地宣传、统战、网信、公安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校地沟通联动机制,加强意识形态风险的整体化应对。
22.专项督查机制。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专项督查内容,被督查的对象针对反馈意见,认真开展整改。每年至少对基层单位开展1次意识形态工作专项督查,督查结果要形成书面报告向校党委汇报,并向被督查部门反馈。每年至少开展2次风险排查,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对敏感时间点、敏感领域的风险隐患排查,风险排查情况、处置化解情况作为党委每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题报告的重要内容进行上报。
中共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12月28日
上一条:河南科技职业大学2024年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 下一条: 中共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委员会 关于加强各学院(部)关工委组织建设的通知
【关闭】